教育app禁止植入广告?

进入大互联网时代的今天,家长们更要注意孩子的学习与生活了,互联网对孩子的成长影响会很大。

互联网渗透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,教育也是一样。由于互联网的出现,现在的教育和以前已经不一样了。

近些年来,“互联网+教育”快速发展,

各类教育APP层出不穷。

但是,行业乱象时有发生,

平台垄断,强制使用,

有害信息传播,广告丛生。

这些问题让师生和家长深恶痛绝。

这一次,

教育部、中央网信办等八大部门出手,

合力整治教育APP乱象,

给“霸道”的教育APP敲响警钟。

教育app禁止植入广告?

图源新华社

9月5日,教育部、中央网信办、工业和信息化部、公安部、民政部、市场监管总局、国家新闻出版署、全国“扫黄打非”办公室等部门联合印发了《关于引导规范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有序健康发展的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。这是国家层面发布的首个全面规范教育APP的政策文件,将覆盖各学段教育和各类教育APP。《意见》提出到2019年底,完成教育移动应用备案工作,开展教育移动应用专项治理行动。

《意见》准确界定教育APP范围

此次出台的《意见》界定教育APP的内涵和外延,提出教育APP是以教职工、学生、家长为主要用户,以教育、学习为主要应用场景,服务于学校教学与管理、学生学习与生活以及家校互动等方面的APP。

教育app禁止植入广告?

图源京城教育圈

规范教育APP大致分为三类:市场竞争提供、师生自主选用;学校企业合作、学校组织应用;学校自主开发、部署校内使用。

同一领域不同层次 不得开发多个APP
针对当前校园APP泛滥的现象,此次出台的《意见》也提出治理办法:
  • 加强教育APP开发的统筹管理。学校相关部门和老师开发教育APP,并要求学生使用的,必须经过学校批准立项,不得擅自开发。
  • 加强教育APP选用的统筹管理。选用教育APP要充分征求师生、家长意见,并经学校领导班子集体决策同意。
  •  加强教育APP整合共享的统筹管理。严格控制本单位教育APP的数量,同一领域不同层次,不得开发多个APP。
  • 加强教育APP数据的统筹管理。采集个人信息,应遵循最小化原则,大范围采集个人信息应经过学校领导班子集体决策同意。
教育部将于近期启动专项行动,治理应用乱象。
学校推荐APP不得收取任何费用

《意见》在APP进校合作方面明确,作为教学、管理工具要求统一使用的教育APP,不得向学生及家长收取任何费用,不得植入商业广告和游戏。对于学校推荐使用的教育APP,应当遵循自愿原则,不得与教学管理行为绑定,不得与学分、成绩和评优挂钩。

对于承担招生录取、考试报名、成绩查询等重要业务的教育APP,原则上应当由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自行运行管理。确需选用第三方应用的,不得签订排他协议,或实际由单一应用垄断业务。

治理APP信息泄露、低俗信息问题

《意见》指出,教育APP的内容应体现素质教育导向,呈现的广告应当与提供的服务相契合。以未成年人为主要用户的应用应当限制使用时长、明确适龄范围,对内容进行严格把关;具备论坛、社区、留言等功能的教育APP应当建立信息审核制度。

教育app禁止植入广告?

摄影:文婷

教育APP娱乐化、低俗、性暗示内容泛滥等问题应如何解决?全国“扫黄打非”工作小组办公室副局长杨梦东表示,在利益驱动下,一些教育APP传播色情、低俗信息的现象日益突出。全国“扫黄打非”工作小组办公室将把查处教育APP纳入低俗信息专项整治行动,作为“净网”专项行动工作重点,对相关应用侵权盗版行为予以打击,对传播低俗等不良信息行为予以整治

教育APP不得变相强迫收集用户信息

《意见》指出,教育APP提供者应当建立覆盖个人信息收集、储存、传输、使用等环节的数据保障机制。应当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、方式和范围,并经用户同意。收集使用未成年人信息应当取得监护人同意、授权。

教育app禁止植入广告?

摄影:肖雨杨

《意见》尤其指出,不得以默认、捆绑、停止安装使用等手段变相强迫用户授权,不得收集与其提供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,不得违反法律法规与用户约定,不得泄露、非法出售或非法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。

原创文章,作者:海龙王软件开发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3gwhai.com/noad/

联系我们

133-7845-0676

在线咨询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邮件:2668888288@qq.com

工作时间:周日至周五,9:00-18:00,节假日休息

QR code